如翼視點
首頁>如翼視點>文章內容
學會這個方法,讓你的設計秒變國潮風!
發表時間:2022-01-12

大家好,本期我們來簡單聊聊書法字。我國古代巨匠們的書法技藝毫無疑問是全世界中獨一檔的藝術瑰寶。不僅如此,書法字同樣也能給現代的設計提供許多靈感與幫助。那么怎樣才能好好利用這些書法字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前人是怎么做的。








我們都知道,漢字可以分為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

這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以后不久,我國組織了針對原本繁體漢字的簡化運動。







漢字的從繁到簡并不是毫無章法地亂改,而是遵循了一定的技巧。

而這些方法中,有一個方法可以說是與書法字息息相關,那就是「行草書楷化法」。






書法中的行書和草書是根據楷書發展而來的。我們看上方的「東」字,從楷書到行書,再到草書,書寫逐漸潦草,很多筆畫都被省略,到了最后,我們可以發現用草書寫的「東」字居然神奇的和現在用的簡體「東」字是一模一樣的。要知道,這款草書可是宋代的書法家米芾寫的,難道米芾是從現代穿越回去的?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我們得講究科學。其實,這正是當初漢字簡化運動的時候,項目人員將許多文字草書的樣子,比如這里的「東」字,用楷書的寫法寫了下來,就成了簡體「東」的樣子。是不是非常的神奇呢?除了「東」,簡體的「言字旁」其實也是應用了這樣的方法。






可以看到,本是一筆一畫的「言」字,如果用草書來寫,仿佛就只有兩筆就能寫成了。那么,如果把這個草書「言」字的樣式,通過比較板正的寫法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呢?其實就是簡體字里「讠」(言字旁)的樣式了??梢哉f,「行草書楷化法」是對我們現在影響最深遠的一種將書法應用到設計中的方法了。








而將書法字本身應用到平面設計中則是一種最通俗、最常見的方法。

書法字獨有的藝術性、古典性、文化性,

甚至是毛筆筆觸的肌理感都會對為相應氣質的版面加分。






漢字簡化和平面作品中的書法字,

一種是間接在使用書法字,從結果來看并沒有出現書法字的樣式,

但是融入了書法的哲學。

而平面作品中的書法字,毫無疑問是一種直接應用,十分明了。






通常來說,各類平面作品中的書法字無外乎通過「軟件」或「手寫」這兩種方法,

或者綜合這兩者制作而成。它們之間各有優缺點。






用軟件制作的書法字,無外乎用一些基礎的筆畫來拼成各種字形,這樣的文字難免顯得僵硬。因為使用這種方法的目的仍然是在還原書法本來的樣子,而并非是在做文字設計。既然還是在書法的范疇,那么終究是不如手寫的。






當然,寫一手好的書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們不會寫書法字,那么完全可以選用優秀的字庫產品來彌補。這些字庫產品大多也是通過制作者的書寫而來。當然,選用字庫字體一方面要求設計師有良好的審美,另一方面也有著矢量化后,文字經不起放大的局限性。(放大后筆畫的飛白很粗糙)







顯然,在直接法和間接法之間,更加方便我們做文字設計的還是間接法。漢字簡化使用的「草書楷化法」,本質上就是在利用草書的結構,再結合楷書的筆畫,而形成了一種新的樣式。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通過兩種不同的事物相結合,來形成一種更新的東西。而在國風、國潮火熱的今天,能學幾招制作書法風格字體的方法,顯然會讓我們設計師更有含金量。







我們知道,漢字的書法可不單單只有草書和楷書,還有篆書、隸書、行書。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把印刷體中的黑體或宋體來與這些不同的書體相結合,可以形成多少新的字體形式呢?理論上是無盡的,要知道,不同的書法家即便對相同的書體也有著不同的演繹。更何況,我們不止可以用A加B,足夠熟練后,還可以A加B再加C,也就是說用兩種書體來結合。








做字體設計并不需要我們對書法有很深的了解,只需要大概知道不同的書法有什么大致的特征即可。


比如上方的篆書,我們一眼就能看出,篆書不同于我們對書法的普遍印象——筆畫有明顯粗細變化、有明顯的起筆收筆等等。而就像是用鋼筆工具勾出來的線體一般。當然,這實際上是由于當時書寫工具的限制形成的。






篆書的文字形體修長,并且筆畫、字形部件有圓潤感。同時,篆書作為早期的字體,大多數字形都是我們一時很難看懂的。所以,我們可以大致提取出以上幾點外觀特征。


別看這些特點即便是書法外行人也能總結出來,對于字體設計來說已經足夠了。而其中的前三種特點是我們可以無腦借鑒的,并不會有什么負擔。最后的「陌生寫法」則是需要選擇性看待了,畢竟字體設計得講究識別性,過度的陌生變化并不可取。






篆書與黑體的特征比較吻合,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一款黑體字打出想要制作的文字來作為基底。

首先,我們可以讓墊底文字的字面再瘦一些,這樣我們的起點就比較貼近瘦高的印象了。






接著,我們用圓潤的線條把字大概勾畫出來,總體與墊底字庫的結構差異并不大。

這樣處理后,篆書的細筆畫與圓潤感也基本達成了。







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再調節一下文字的重心,讓它們看起來更高挑一些,每個字盡量都能有一雙「大長腿」。不過我們得知道,有些文字的重心并不是特別好調整,不能強求所有文字的重心是完全一致的。


現在,關于篆書的前三個特點就已經完全吸收了,如果是一款普通的字已經可以算是完成了。不過,在這里它還是少了篆書的靈魂——那些一看就有篆書味道的筆形。






所以,我們可以開始找一些書法字作為參考了。讓我們依次來看這些書法字:「研」字的寫法并不陌生,左邊石字旁比較有篆書感覺;「森」字中木的寫法與現在的差異較大的,不過,如果保持橫平豎直的設定,那么只有撇捺筆畫可以參考這里的寫法了。






「大」字的寫法與現在的差異并不大,只是看起來有些內急,大腿都并攏了;「學」字雖然寫法差異大,是因為結構比較熟悉,也算是我們能勉強識別的字,從筆形的識別性和改動的難易度來看,我們可以選擇借鑒下半部分。







接下來開始針對性地修改。首先是「研」字,將石字旁改成篆書的寫法,不僅有了味道,部件的重心更加靠上,整體得到了改善。接下來是「森」字,我們將撇捺稍微往下移動一些,讓它們與豎畫相交,更有篆書的感覺,整體變化并不大。







「大」字我們還是保持原樣為妙,把腿并攏這件事我覺得Dark不必!最后是「學」字,我們可以將豎鉤的筆形變成彎曲狀。這樣,「學」字也有了長條的曲線,與其他幾個字多了一些形式上的呼應,同時自己也有了點金之筆,一舉兩得。







我們還可以給筆畫與筆畫交錯的部分添加一些圓角的細節,讓文字更有一些人文的味道,進一步削弱機械的感覺。這樣,我們這組字型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隸書。這是隸書中比較有名的《曹全碑》。

我們可以依次找到隸書中的一些造型規律。






我們大致可以從隸書的造型中,得出以上這四個便于字體設計出效果的特征。

這些特征都比較容易移植,不存在會對字體造成識別困擾的方面。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嘗試做字啦,隸書這一塊,我將給大家介紹三種方向。







首先,我們選擇根據隸書碑帖的原字來制作一組字型。這種方法并不需要我們去創作,只要在碑帖中找出想要制作的對應的文字即可。這里,我們在碑帖中找來「道行」二字,接著把碑帖的透明度調低,在原字上使用軟件中的鋼筆工具勾勒出筆畫的走勢即可。






其實,光做到這一步字型的感覺已經出來了。本質上來看,這里的字型是在用隸書的結構搭配上等粗的筆畫而成的。橫平豎直的等粗線條并不會給人書法的感覺,但是搭配上這兩個字中一些特殊的筆形,尤其是「道」字走之底中延展而出的平捺和「行」字中蠶頭燕尾的長橫畫。


為了更有隸書「扁」的感覺,可以繼續調整一下文字字面的高度。







最后,再添加一些筆畫上的小細節,增加字型的完整度,

這樣簡單的兩個字就制作完成了。


在整個制作過程中,除了描摹時需要注意結構平穩均勻、

以及最后的細節添加以外,幾乎不需要任何字體設計上的基礎。







我們可以更換碑帖,看看有沒有其他值得借鑒的。找來「版式」二字,可以看到,「版」中出現的一些斷筆,比較少見。而「式」字的橫與右上角的點連在了一起,也頗有韻味。所以,這一次我們可以嘗試在字型中融入這些特點。而之前幾個通用特征,我們只保留「扁」這一個最容易實現的特征。






這次我們繼續選擇使用黑體的結構,并且筆畫外觀上也采用黑體的樣式來實現字型的設計。

率先將墊底的字庫字樣拉寬,形成一種扁扁的感覺。







同樣還是調低墊底字的透明度,再用等粗的筆畫先勾勒出字型的結構。

勾的時候注意做到斷筆與連筆。描邊的邊角選擇「斜角連接」即可。


這樣勾出來的字,結構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畢竟是根據字庫字體來的,而筆畫上就顯得還不夠規整。







這里我們選擇將筆畫的端頭全部切平,增強統一感。

這樣,「扁」、「連筆」、「斷筆」我們都已經達成了,

不過仍舊少了一絲碑帖的古樸感覺。







這時候,可以選擇給筆畫增加一些粗細變化上的細節,一個簡單的變化,能同時給字型帶來了一些書寫感與碑帖的雕刻感。這里的變化只需要用「Ai」軟件中的寬度工具去調節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用鋼筆去勾畫變化細節。這樣,第二個隸書案例也完成了。








隸書的筆畫特征,我們一直都沒有好好借鑒過,這些橫、撇、捺、勾,它們在外觀上會有一些相似性,有點像是一把把大刀。所以這次,我打算著重表現出隸書中這些具有統一感的撇、捺等筆畫造型。當然,我們需要用簡潔的線條提取出這種外觀特征,并把這種筆畫特征,繼續延續到其他筆畫上。






這一步相比于其他方法會稍有難度一些。不過好在其他的筆畫造型變化并不大。

我們可以觀察這些筆畫,實際起筆與收筆基本都是一樣的。

接著,我們只需要在字庫字體的結構之上把制作好的筆畫一步一步拼上去就可以了。









實際上,這次我們制作的這三款從隸書出發而制作的字型,沒有我們任何原創的部分。要么是結構用了黑體字,筆畫借鑒了碑帖;要么是筆畫沿用了黑體字,結構參考了碑帖。


其實,很多時候字體設計并不是「一拍腦袋式」的原創,而是舊材料的組合與改良。








接著我們來看一看楷書該如何應用。

還是老規矩,先觀察碑帖中的文字有什么特征,并依次總結出來。









而在這幾個特征中,字面方正是可以自由實現的。而傾斜的橫畫雖然也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我們用的結構是黑體或宋體,那么這一點就是比較沖突的。理論上,黑體和宋體的橫畫是水平的才是比較常規的。而如果我們用的是楷書的結構,宋體或黑體的筆畫,那么就沒什么問題了。最后,陌生的寫法也是與篆書的部分一樣,需要酌情使用。







這次我們選擇使用宋體字來作為基礎字體,本質上則是用宋體字的結構和楷書的筆畫來進行搭配。這一次在應用上會稍有調整,并不會全盤使用楷書的筆畫。


并且,為了凸顯出一些現代與傳統相融合的感受,我們還可以重新塑造一下宋體,改變它的筆畫特征成更加簡潔現代的樣式,而結構還是用原來的字庫字體就可以了。







接著,我們將著手改變部分筆畫的樣式為楷書的造型,增加字體的個性。

所以,還是像之前一樣,給每個字找來楷書上的碑帖字作為參考。






首先,我們來看「披」字。這里選擇將右邊「皮」字中的一些筆畫變為具有楷書書寫感的連筆。

要注意替換后的筆畫細節特征與原本的一致。






「星」字我打算改變上方「日」字部件中的橫畫,讓它變成類似第一個字中的橫撇感覺,

這其實是想凸顯出一種書寫感。不過改完后我們發現顯得有些做作,

并且筆畫粗細的調整也是比較費勁的。所以,我們可以選擇更換一下參考字。







新找來的參考中,原本的橫畫變成了一個點,

我們依葫蘆畫瓢,也將宋體中這一筆的橫畫改為點畫,

這樣看起來比剛才好多了。






接下來是「戴」字,這里我們找來的參考看起來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或者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要做的字壓根找不到太多碑帖字來參考。

這時候,我們可以改變思路,只找文字中的偏旁部首或部件來參考。







比如這里我們找來「共」作為參考字。

在這個「共」字中,同樣有類似于橫撇這樣的書寫變化來作為我們變化的依據。

這里,一方面我們讓「戴」字產生了變化,一方面也與前面的「披」字產生了形式上的呼應。 






最后是「月」字。碑帖中的「月」字并不是常見的兩筆橫畫,而是一點、一提兩筆,所以我們可以在宋體中也做這樣的嘗試??梢钥吹?,替換后也不會有違和感,且與之前「星」字的變化也會有一個呼應。并且還改善了一些原本兩橫太細,讓「星」字在整個字組中偏輕的問題。







到這里每個字的楷書化改動就都完成了。

接下來對細節部位稍作修改, 這樣我們這個參考楷書的字型就大功告成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如前面我們所說的,大家面對「字體設計」時,不必要總想著所謂的原創,很多時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但能讓我們有著較高的起點,多加組合與嘗試甚至還會有新的發現,這可比我們自己瞎搗鼓要有效率和實用的多。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夠帶給大家一些新的做字上的思路,如果覺得內容很受用給我們點個贊吧,那么本期內容我們就到這里了,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作者:研習設K先生  如翼推薦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不卡|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免费|亚洲第一久久综合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